
又是一年桃花春,清明又至雨纷纷。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两年了,打开父亲的遗物——已经看不清颜色不知是什么年代的皮箱里面,静静躺着十几枚大大小小、新旧不同的各种奖章,它们就是父亲的一生。
我的父亲杨恭彦,1944年正式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拔除日寇黄口车站、马良集、刘集据点等战斗。1947年参加攻打鱼台、丰县、唐寨战斗,丰县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参加淮海战役九里山一战,全歼守敌,荣立三等功一次;而后参加解放安阳、新乡等地战斗,荣获解放奖章和纪念奖章三枚。解放后,父亲多次参加支援地方大型工程建设,1958年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时,荣获十三陵水库建设奖章一枚。这些奖状,就是父亲光荣一生的写照。
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父亲还是在部队识了点字,解放后又去洛阳军校系统地学习了四年,因此,父亲当时在部队也算得上有文化的人。战争年代父亲战功不凡,和平年代父亲同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向组织摆功劳、讲条件。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先后在两个企业任职,后又到了市纪委,在担任常委时负责查办案件,他常常带领同事骑着自行车去办案,最远时能骑到西桌子山水泥厂调查取证,至今有些老同事说起父亲工作作风无不称赞。
父亲离休后在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报、读书。每年至少要去两趟书店,他最感兴趣的是战争时期的历史书。《人民日报》是他每年必订的报纸,一份报纸从头看到尾,当看到好的文章时就会拿笔划住,等到周六、日我们回去,就会拿出让我们看,和我们分享体会。有一天,我正在看手机,父亲走过来说:“整天抱着手机看,我考考你,什么叫‘四个意识’”?我随口说:“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还有……”。父亲笑了:“说你不学习没错吧,还有看齐意识”,我也笑了说“还是老爸脑子好,哪像90岁的人,向您学习”。其次,父亲自己写回忆录,父亲将他的戎马生涯一字一字写下来,受市纪委领导邀请,用他的亲身经历曾经给市纪委机关同志讲党课,影响和效果还是不同凡响的。
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往往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即便生活条件好了,也从来不让我们给他买超过200元的衣服,说年纪大了不用买那么好的衣服。上顿没有吃完的饭菜下顿热一热再吃,绝不让倒掉。从平房搬到楼房,旧家具舍不得丢掉也要一样不落搬到楼房。可是当有孙辈们考上大学时,他高兴得不得了,一下就拿出5万元奖励,用他的话说:“把钱用在刀刃上”。
父亲的生活一直很自理,20多年的糖尿病都是自己在调理,吃药、注射胰岛素从没让我们操过心,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平时的感冒等小毛病,都是自己找大夫开点药吃,很少住院。一直到生病前,自己的内衣和薄一些的衣服都是自己手洗,从来不用洗衣机,有时我要给洗,他说:“不用你洗,我自己能动”,我们知道父亲是怕给我们添麻烦。
父亲是个有顽强毅力的人。他的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直到2018年5月初生病住院,当病情加重主任说让他进ICU,我们还在犹豫时,他却像个战士一样用发哑的嗓子说“行,你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他一直坚信自己能够好起来,也一直与病魔抗争着,而我们也一直这样认为。一位90多岁的老人,是什么样的毅力让他在ICU坚持了22天,是生的欲望和对我们的不舍,可是父亲的坚持最终没有抗争过病魔,就这样没有留下一句话走了。
我梦常思念,醒来泪沾巾。阴阳两隔的父亲,给我们留下多少遗憾和不舍,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到,同时他留下的朴实高尚品质和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