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炜,男,蒙古族,中共党员,海北街道东山北社区党委书记。
2012年,康炜放弃党委办公室工作,主动请缨到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街道办东山北社区挂职。东山北社区位于城区边缘,近万人的社区,平房户、下岗人员、低保户、灵活就业人员、重大疾病人员和残疾人占了一半,是海勃湾区矛盾最多、困难群众比率最高的社区。8年来,他扎根基层,任劳任怨,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奉献,将一个曾经破败的落后的社区变为充满活力的获得全国荣誉的先进社区。他也在奉献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风采。
创新思维打开社区工作新局面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工作人员少,常常忙起来捉襟见肘。康炜到社区后,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运用互联网思维抓社区工作。他先抓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的作用。
2017年3月份,在康炜多方沟通协调下,“智慧社区-党员e家”与海北街道党工委最美海北APP平台同步运行。“党员e家”平台的“空中课堂”、在线答疑、活动通知、亲情服务等8个模块,为辖区党员提供足不出户的学习机会。这不仅将社区党员团结在一起,也为居民求职和寻求帮助提供了一个便利平台。目前已解决群体性诉求7次,已有121人“4050”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平台达成就业意向。
在康炜的充分发动下,社区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不仅本辖区,而且很多其他社区的青年也积极响应,在乌海市打响了“亲情服务一家亲”党建服务品牌。根据党员居住情况,康炜结合网格推动“一支部一亮点一品牌”,在辖区网格成立6个党支部,组建了巡逻、宣传、民事调解、义工、微心愿、老年养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000余条,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解决居民反映问题135件次,调解邻里纠纷57次。特别是社区棚户区改造期间,康炜组建了党员改造委员会,带着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一户一户详细地讲解拆迁政策,使得社区的一通厂平房区成为海勃湾区棚改新政下的首个征拆棚户区,1158户居民即将搬入新建的棚改安置房。
为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康炜组织成立了不忘初心宣讲团并带头宣讲。宣讲员用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员群众们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截至目前,宣讲团共宣讲18场,听众累计900余人次。针对卧病和行动不便的党员,社区党委为这些党员购买了随身听,成立了“小喇叭广播站”,把十九大报告、“两学一做”等学习内容拷贝进去,让他们随时可学。
“亲情服务一家亲”工作法帮扶困难群众
康炜创新思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提出社区工作“三社联动”新理念,提炼出“亲情服务一家亲”工作法,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社区群众的困难,破解社区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乌海市社区工作的一个亮点。
53岁的葛莲芝是社区中的困难群众,丈夫突然离世、两个孩子患病,接踵而至的厄运一度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得知情况后,康炜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开展心理疏导,为他的两个孩子申请了低保,并在社区为她安排了工作。如今葛莲芝重拾生活信心,生活上也摆脱了困顿。
为了完善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康炜带领社区先后打造出博爱家园、青年爱里等特色服务项目,实现党建带红建带团建与便民服务相结合的常态化、制度化服务体系。他牵头建成红十字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建立了长效募捐救助平台,形成了社区区域联建、合作共治的新模式。
在康炜的奔走下,爱心企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苏酒集团-洋河蓝色经典企业为辖区残疾人、重大疾病户、留守儿童等贫困户捐助16万元四季新衣,内蒙卓誉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军为辖区部分孤寡老人、残疾人、优秀老党员赠送价值近5万元的鄂尔多斯羊绒衫。内蒙古银行安居支行春节前为20户弱势群体送去的米、面、油,阳光雨露公益社、妈妈社团、鸿媛学社为重大疾病家庭捐助现金物资2.1万元;国安药店为32户空巢、孤寡、残疾老人家庭上门入户体检并免费送药,鑫阳家政公司为16户残疾、贫困家庭打扫卫生、擦玻璃……
目前,辖区共入驻社会组织21家、爱心企业9家,在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疏导维权、市民教育、社区服务五大领域开展各类活动501次、累计救助物资及金额70万余元,救助困难家庭724户。
在康炜的带领下,社区共招募志愿者1万余人,组建爱心敬老、法律援助、政策宣教、文艺健身、医疗卫生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爱心联盟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活动600余次,志愿服务15104人次,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康炜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创新举措,还建成乌海市首家青年爱里“全城衣家”救助站。截至目前,救助站收到捐助衣服、图书、家电及生活用品21000余件,已向贫困群体发出17500件;通过开展常态化“爱心一对一助学”活动,已连续3年救助36名困难儿童。
此外,结合社区平房区缺少超市的实际困难,与社会组织联手引进了爱心超市。目前,超市爱心公益区物资已发放近4.1万元,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坚守战“疫”把党员群众扭成一股绳
1月26日,大年初二,康炜就紧急召集社区党委会,按照春节前计划实施,快速发动党员和群众提升社区防控等级。
很快,东山北社区内各小区都实行了封闭管理,就连一处只有26户居民的山边散居点也设置了检查点。社区第一个在乌海市实施身份证和小区出入证“双证”制度出入。
为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康炜把党员和群众发动起来,拧成一股绳。康炜推动社区创新开展“一网六格三到位”的工作模式,发动起来的近200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5支服务队进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
卫生清洁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前准备的消毒用品,对各小区的楼道、健身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巡逻宣传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同步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稳定居民情绪,引导居民不信谣、不传谣,劝导居民戴口罩。康炜还与擅长文艺的群众编制了防疫“快板书”,通过“移动广播”在社区宣传。民情摸排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摸排汇总数据,社区值守志愿服务队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详细了解与登记,后勤保障志愿服务队为各服务队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还负责隔离人员的必需蔬菜、生活用品物资保障和生活垃圾处理。72岁的老党员杨文义不仅参与值守,还主动参与社区消毒、宣传和清扫工作。贫困户张宏义也主动来当志愿者,在小区值守。
他又把辖区乌海市爱心协会、乌海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等“两新”组织发动起来,组织志愿者队伍,投身疫情防控。这些组织不仅为社区防控出力,还为乌海市疫情防控捐赠了65吨消毒液,为全市130个疫情防控卡点送去奶茶等物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为解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康炜第一时间在社区推出了“线上下单+社区自提”的团购模式,并建立了多个代办微信群。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隔离人员、其他残疾或行动不便的居民,由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帮扶购买,并送菜上门。
面对防控人手不足的难题,康炜利用原有“空中课堂”平台,延伸出实时追踪及监测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板块。人们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足不出户即可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不用接触隔离人员即可完成监控和信息填报工作,提高了排查效率,减少了风险,节省了人力。
经过康炜8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东山北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群众幸福感有了质的提升。东山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内蒙古巾帼优秀志愿者队伍、全市学习雷锋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在新时代追梦路上,他以自己的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甘于奉献成为社区党员和群众信赖的领路人。
主办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
地 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青城巷1号
备案号:蒙 ICP备 18002681号 邮政编码:010015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