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干部

郭智邦,男,44岁,汉族,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一、脱贫攻坚不落一人
刚到中河源社区驻村时,头顶毒太阳,脚踩黄泥地,成了郭智邦的工作日常,田间地头、村间小路成了他的工作场所。通过不断了解村民生活情况,郭智邦坚持把政策落到实处,精准实施教育、医疗、产业、就业、金融等扶贫措施,压实结对帮扶责任,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一人。4年里,郭智邦将入户走访常态化,把村民们的困难写在本子上,记在心底里,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的努力下,中河源社区贫困户全部脱贫。

二、发展产业就是带动就业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郭智邦结合社区的涉农情况,大量查阅资料,边学边问边干,以农业合作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为基础,利用沿黄经济带,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建立了花卉种植基地。依靠集体经济项目积极为村民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多渠道就业,基地先后雇佣村民带动就业超过1000余人次,通过扶持性岗位安置就业近40人,发放工资10余万元。并启动了自动售货机项目,所得收益3万余元全部用于贫困户改善人居环境;又从集体经济收益中安排1.5万元安装净水机,提升社区村民饮水质量。与此同时,郭智邦还围绕辖区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造道路2000余米、水渠3000余米;面对村民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改造自来水管道6000余米,为村民生活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花卉基地产业,助力乡村振新
2021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郭智邦和他的同事们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学习菊花种植技术、烘干技术,形成了适宜本地的菊花种植技术,建立了花卉基地产业园,实施了以发展菊花茶产业为主的项目。乌海菊花的成功种植,给村民带来了收益,每亩菊花预计产400斤左右干花,收益在2万至4万元,今年种植10亩,年产值可达40万元。同时“共享农场”特色小院已全部被认养,收益约13万元。葫芦种植、采摘、工艺加工项目也在步上正轨。

四、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旅游
为了更好更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依靠浮桥、沙漠、黄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响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郭智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社区合作共同开发,将社区闲置“空心房”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将乱倒垃圾的拆迁区域开发建成房车营地、越野车俱乐部、蒙古包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小镇,带动乌海乡村旅游持续发展。